发布人:admin发布时间:2006-11-22 00:00:00
□中国证券报 赵维 王成盛 2006-11-22
广州控股(600098)10月份以来动作频频:先是作价6.66亿元出售广州北二环公司20%的股权,几年间溢价超过350%;接着宣告将大股东在股改期间增持的11.19%公司股权以每股4.60元出让给长江电力,双方在资本层面上结为战略联盟;此后第一台lng天然气机组又点火投入试运行,迈出清洁能源开发的第一步……这一连串惹眼举措的密集出台,只是一个偶然的时间巧合,还是广州控股内在变化的自然显现?记者经过一个多月的深入调查后发现,这家战略定位为“珠三角大型综合能源供应商”的企业,经过前期投入,合纵连横构筑其电力、煤炭、油品、燃气四大能源供应业务,从2006年开始,这一产业格局正一步步地浮出水面。
符合战略意图的策略抉择
借今年实现盈利之机出售北二环股权,是一个较理想的获利时点,有利于广州控股进一步整合业务,集中优势资源实施公司的发展战略。未来5年,公司在综合能源业务方面的投资将超过50亿元人民币。
不论从哪个角度看,广州控股对北二环股权的投资都应算是十分成功的,此次股权转让扣除相关税费后一次性将给公司贡献约3.5亿元的净利润,折合每股收益将增加0.17元。但也有投资者提出:“广州北二环公司过去一直在亏,今年才刚刚盈利,广控融资空间又很大,为什么要急着卖掉?”
对于此类疑问,公司相关人士解释说,广州控股确定的发展战略是做珠三角的大型综合能源供应商,按照这一发展目标,公司近几年来投资发展的重点在于电力、煤炭、油品、天然气等核心综合能源业务,而广州北二环股权是公司目前唯一的非能源资产,借今年实现盈利之机出售该项股权,是一个较理想的获利时点,同时也有利于广州控股进一步整合业务,集中优势资源实施公司的发展战略。这也表明,广州控股今后不太可能再介入非能源产业,将一心一意在综合能源业务上做足文章。
专注拓展综合能源业务,是广州控股上市以后逐渐清晰起来的战略思路。作为中国经济发展两大“引擎”之一的珠江三角洲乃至广东省,在能源供应上却长期捉襟见肘,这一地区本身“少煤、缺油、无气”的先天不足,决定着广东省内有90%的能源来自于省外或国外。
分析人士认为,广州控股位于经济引擎的中心,发展能源更具独特的地缘、人脉优势,随着该地区经济对能源规模与质量需求的日益提高,集中精力做大做强能源主业,以优质的能源资产实现优良稳定的盈利模式,是符合公司长远发展战略利益的。据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官网的介绍,未来5年内,公司在综合能源业务方面的投资将超过50亿元人民币。
战略合作背后的强势盟友
与大同煤业集团,与广州远洋运输公司,与英国能源巨头bp,与广州市煤气公司,广州控股近几年开展了与各类强势企业的业务合作。而与长电联手只是广州控股强强联合奏出的一个强音。这有利于广州控股降低投资风险,较快占领制高点,通过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保障实现更高水平的收益。
广控管理层认为,同国内最大的水电巨头长江电力的资本结盟,对广控的发展意义深远。
直观地看,长电从广控大股东手中受让的11.19%股份,正是去年股改时大股东动用10亿巨资在二级市场增持的股份,此次大股东以每股4.60元的价格出售给长江电力,不仅实现了国资的保值增值,而且因为长江电力承诺锁定5年不出售,无形中又化解了大股东可能在二级市场减持的巨大压力,也有利于正确反映广控的市场价值,这无疑是个多赢之举。
从产业的互补性看,目前广州控股的电力资产全部都是火力发电,而同国内最大的水电企业长江电力结盟后,为今后公司在水电业务方面的扩张提供了想象空间。有电力行业研究员表示,火电实际上相当于“制造”企业,买煤卖电处在行业中间,很容易受上下游的影响。而水电企业,虽然也受天气的影响,但毕竟是直接的生产者。水电与火电互补后,将有力地促进广州控股的电力业务整体盈利水平和抗风险能力的提升。此外,借助长电广阔的产业和资本运作平台,广控也大有可为。
再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看,广州控股即使股改之后也还是“一股独大”。能否优化股权结构、实现股权多元化,是广州控股实现长期稳健发展内在要求的一项重要制度保障。而此次长江电力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后,将向公司董事会派出一名董事,这有助于公司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提升治理水平;同时长电作为电力行业的标杆企业,其各方面的先进经营管理经验,也会给广州控股带来深刻的影响。
其实,此次与长电的联手只是广州控股强强联合奏出的一个强音,在近几年中,公司已开展了大量与各类相关强势企业的业务合作。例如为改变公司单一煤炭经销业务的被动格局,公司2005年对大同煤业集团每年开采量1000万吨的新东周窑矿井参股40%;2004年与广州远洋运输公司合作投资中远发展航运有限公司,保证了煤炭海上运输的能力;在油品业务方面,2003年同英国能源巨头bp展开合作,bp在合资油品公司中持股40%;电力业务方面,先后同粤电集团合作投资珠江lng发电项目、汕尾电厂项目和贵州盘南电厂项目;2004年公司还与广州市煤气公司合作,控股55%投资广州南沙开发区538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城市燃气经营,等等。
行业分析人士指出,这类强强联合有利于广州控股这样的新进入者降低投资风险,并较快占领业务和市场的制高点,通过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来保障实现更高水平的收益。但由于能源行业现在很大程度还呈现分割垄断的格局,各领域运营管理的专业性又较高,因而也要求行业新进入者必须具有很强的协调、整合、学习和创新能力,尽快构建起先进完善的管理体系做支持保障,才能够驾驭多元化、多环节的能源产业群。
初显轮廓的多元能源版图
电力装机容量增加一倍以上;煤炭业务产业链基本成型;油品业务年内扭亏有望,并在筹划油库的二期扩建;先前在公司能源业务中最不起眼的南沙天然气业务,今年也进入加速成长期。此外,公司还将触角伸向风力发电、乙醇汽油、二甲醚等新能源领域。
近几年,广州控股一直围绕“面向珠三角大型综合能源供应商”的发展战略进行前期投入,合纵连横构筑其电力、煤炭、油品、燃气四大能源供应业务,从2006年开始,这一未来的产业格局已一步步浮出水面。
公司目前的电力装机容量超过广州市的50%,是广东省主要的电力供应商。公司控制的位于广州南沙的珠江电厂拥有4台30万千瓦机组,地处珠三角电力负荷中心,是广控目前电力业务主要的利润来源。此外,公司于2002年通过竞买持有位于珠江对岸的广东沙角b电厂35.23%股权。2003年起,公司陆续投资珠江lng电厂、贵州盘南电厂和广东汕尾电厂。其中,珠江lng电厂是广东第一批天然气发电项目之一,属清洁的电力能源。贵州盘南电厂是贵州省最大的西电东输项目,全部电力送往广东。汕尾电厂是广东电网在粤东地区最大的电源点之一。三个项目在今明两年先后投入运行,使公司权益装机容量增加一倍以上。着眼未来,公司正在积极推进肇庆电厂等大型电力项目。
公司目前是珠三角主要的煤炭供应商之一,2005年煤炭销售量达到700万吨。拥有的珠电煤码头正由原来的4万吨扩建到6万吨,扩建工程将于今年底全部完工,届时煤码头的吞吐量将由550万吨上升到900万吨。公司与广州远洋运输去年合资成立的航运公司也将于年内扩大运力,以保障公司煤炭业务的运输能力。与大同煤业共同投资开发年产1000万吨的山西新东周窑煤矿,预计将在明年初正式开工建设,2009年正式投产。目前,公司煤炭业务产业链基本成型,预计2007年公司煤炭业务量和利润将大幅增长,未来公司煤炭业务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油品业务方面,2004 年8月正式投入运营南沙36.266万立方米油库、8万吨油品码头在建成初期利用率不足。成本较高一直亏损。今年以来随着利用率的提升和成本控制到位,这种局面已经大为改观,年内扭亏有望。公司还将实施油库的二期扩建项目,扩建后的库容将达到60万立方米。此外,公司正在谋划与油码头设施实施业务整合。届时,公司油品业务的规模和市场竞争力将得到大幅度提升。按中国政府承诺,今年年底之前国内成品油批发市场将会放开,公司有望争取在今年年底获得经营成品油批发资格,而这将彻底摆脱公司油品业务目前仅靠租赁和仓储的现状,彻底打通油品供应链,真正意义上实现油品供应商的角色。而同英国bp的合作优势将得到现实体现,有力促进公司油品业务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此前在公司能源业务中不起眼的南沙天然气业务,今年也进入加速成长期。南沙是广州未来重点发展的邻海工业基地,根据规划,到2010年南沙的居住人口将达到100万,工业产值将与广州市现有水平相当。而广控的南沙燃气业务拥有该地区538平方公里50年的燃气供应权。随着广州南沙开发速度的加快,近一两年,石化、汽车、钢铁、造船、装备制造等大型工业企业的相继入驻投产,公司在南沙的管道燃气销量呈现爆发式增长。2006年前三季度,燃气销售同比增长了568%,预计到2010年销量可达到3亿立方米以上,销售收入将逾10亿人民币,将成为公司未来主要的新增利润源。此外,公司为保障燃气的稳定供应,将投资珠三角区域内的lng接收站和燃气主干网络。
在传统能源齐头并进,公司经营进入新一轮收获期的同时,广州控股也开始将触角伸向了风力发电、乙醇汽油、二甲醚等绿色环保的新能源。这些项目一旦成功,对公司现有能源版图的充实完善又将注入新的利润增长点。